大禮和大同是太魯閣族原住民的部落,往大禮部落的登山口有兩處,一在太管處上方,流籠頭起點;一在蘇花公路旁,沿台電輸水管而上,有護欄、階梯 、解說牌示,維修良好,到大禮步程約三小時。
大禮部落(Huhus)位於海拔915m高之台地上,Huhus部落原來的意思為「蛇聲」或「多蛇之地」。早期曾設有小學學堂,現仍可隱約可見當時學堂之舊址---現已成為雞舍。
目前當地居民種植玉米、高麗菜、四季豆、、青椒等農作物。
從大禮沿著砂卡礑林道往北行,就是往大同部落。大同原名為Skadang,就是砂卡礑,意思是臼齒。這一條路非常平坦,沿途除了可以見到居民的菜田之外,也可以見到桂竹林。走在山上桂竹林的感覺很棒,那種feel很美,不禁想起有名的臥虎藏龍ㄧ片。不過,那部戲裡頭的竹子,不是桂竹而是孟宗竹。由於路途更遠,所以會回到大同部落的原住民更少了。
大里大同之部落地圖模型
部落地圖(Aboringinal map)是我在2004年初到花蓮擔任農校實習老師時,接到的第一份工作。報到的第一天,李主任就用著嚴厲的語氣要求我要參加這項行動,第二天就和李主任以及陳建志老師前往大禮大同部落。原來這趟路程是希望能走到清水大山,但是入夜後颱風逼近,隔天ㄧ早我們就隨著部落嚮導下山。寂靜安詳的夜晚,除了享受難得的休息,也享用了部落嚮導陳愛玉準備的晚餐,四季豆炒豆干、高麗菜炒山豬肉以及醬油醃山胡椒(馬告)。整個部落地圖的計畫持續了將近4個多月,ㄧ直到年底結案報告完才結束,詳細資訊請參閱砂卡礑部落地圖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