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983 富里鄉]六十石山-賞金針

六十石山是富里鄉竹田村,海拔高度700~900m之間的開闊台地。這裡居民以種植金針為主,茶葉為輔。傳統的農業收入不比轉型為觀光及服務業收入,因而金針花海逐漸盛名。金針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另有萱草等名稱,又因為具有秀外慧中、堅忍不屈及無私奉獻之象徵與意涵,中國自古即諭之為「母親之花」,如「萱草忘憂」、「樁萱並茂」之詞。

金針除花蕾及嫩莖為中國特有之傳統菜餚,根可作為藥材,主消腫、退火及利尿;乾葉可製紙,專用於書法與國畫,是為「萱紙」。

_DSF9628 _DSF9634 _DSF9638 _DSF9644 _DSF9678 _DSF9723 DSC_9193 DSC_9413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978 瑞穗鄉]卑南文化遺址-掃叭石柱

掃叭石柱是一處考古遺址,位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台九線花東公路舞鶴大轉彎的路旁。掃叭石柱有兩根,兩根石柱各長575公分、339公分,各重10.6噸及12.3噸,原本一根橫躺,另一根則是豎立,現今掃叭石柱呈現兩根是豎立狀況。遺址區分布約成一橢圓形,範圍南北長約600m,東西寬約400m,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緻優美,目前以二支石柱為中心的基地長寬約72m,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已成為瑞穗鄉一處三級古蹟的景點公園。

在臺灣日治時期就開始被稱作「掃叭」,鳥居龍藏對這處遺址的年代歸類為巨石文化,是目前東部地區所存最大遺石。現今臺灣的考古學界則是認為掃叭遺址是屬於新石器時代,距今約有三千多年,最主要的文化相是卑南文化和麒麟文化,其中掃叭遺址即屬卑南文化的一支。「掃叭」為阿美族語「木板」之意。說大約在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在此開墾,忽然傾盆大雨來襲,大夥兒入工寮避雨,因地面泥濘,便撿拾木板舖地,代桌進食,遂以「木板」稱之,所以這裡傳說是阿美族先祖遺跡之一。

掃叭0642在高地上眺望紅葉溪谷,近一點的是舞鶴台地的茶園

 掃叭0649 掃叭0656掃叭0651 
茶園主人正在用自製工具採麵包果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261頭城鎮]島孤人不孤-龜山島

2006年10月份,有幸應好友烏龜的邀請,他們公司承接了龜山島人文及自然生態解說手冊的編製,所以上島拍攝取景,這一趟,終於讓我完成了在宜蘭念書時曾在心裡暗許下的一個願望。北起頭城南至蘇澳,只要面向東方海面上就可以瞧見孤懸在海中的形似烏龜的龜山島,我想是許多往返北宜花之間的旅客,在火車上面對海景及遠方島影應該也都曾有登島一探究竟的想法。

DSC_0019 在頭城烏石港辦理簡單的登島手續及接受海巡弟兄檢查,我們搭乘村長自有的漁船轉往龜山島。

DSC_0048 海面上雖然天候不太好,但是烏龜的外形比起在本島上看起來,更清楚分明。 DSC_0040從另一側看龜首部分。

DSC_0138接近龜山島時,太陽竟露了出來,讓整個海水與岩壁色彩飽和度提高不少。龜首部分因硫磺礦藏量頗多,岩壁上也都因噴氣孔噴出大量 的硫化氫和二氧化碳而變得黃、紅色。近島部分海水顏色特淺,是因為強烈的地泉湧出海面,此種現象又稱為「出磺」。

DSC_0141 村長特地將船隻駛近湧泉,讓我們一探究近;這樣的藍,很像電影藍色珊瑚礁的那種美。

DSC_0146 因為海浪沖蝕而形成的海蝕洞,兩兩相鄰,稱為"眼鏡洞"。

DSC_0147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龜山島成為軍方掌控臺灣東面海域的一個軍事要塞,但是隨著兩岸情勢減緩,軍方逐漸縮編有限度地開放登島旅遊。碉堡、軍紀標語、500障礙訓練場留下了軍方歷史軌跡,而不遠處岸上小橘衣,是等著我們上岸的海巡弟兄。

DSC_0178 往前行走,這是島內自然湧出的冷泉,冰洌清涼。

DSC_0189 401步道通往島上最高點的401高地。島上最高點是398m,因為軍方興建2層樓高3m的哨所所以總高達401m,高地與步道之名因此而來。步道全長1400m,均有石階可通行,可想而知,以往駐防的阿兵哥出操就是開路做步道建碉堡要塞。步道兩側常有印度鞭籐、

DSC_0216

從401高地上看向龜尾及龜尾潭。龜尾潭周圍延伸一公里至龜尾潭的「砂嘴」, 會因為冬、夏季風向和 河流產生的潮流夾帶流石所形成龜尾變化而南 北移動據說他的尾端會隨季風移動,吹東北季風的時候,龜尾偏南,吹南風時又向北,俗稱「靈龜擺尾」,類似這樣的現像,在花蓮牛山也有,東季與夏季海灘會出現砂灘及石灘。

DSC_0235 低海拔的島嶼氣候讓桑科榕屬在此容易發現。除此之外,東北角特有的植物,金平氏冬青、印度鞭藤、厚葉石斑木等在此也很常見;除了植物與本島比較不同,棕耳鵯也是臺灣本島沒有的鳥類。

SSL10617印度鞭藤的葉先端會特化成捲鬚狀,方便纏繞勾搭其他植物。

DSC_0232 島上還有一棵,全台分佈最北端的野生毛柿老樹,是宜蘭縣政府列管的保護老樹。

SSL10628野生的小毛氈苔可以在島上岩壁看見,是台灣產食蟲植物中比較常見的種類(但是其實也越來越少了)。屬於毛膏菜科,多年生細小草本,葉片根生,成簇開展,長倒披針狀匙型,長帶紅褐色。葉緣及葉面均密生腺毛,上半部尤多,可分泌黏液捕捉果蠅、蚊子等小昆蟲。夏至秋季開粉紅花色或白色花,花莖細長,頂端卷曲。分佈於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山區,台北內湖、觀音山、七星山等地均可在潮濕的山壁見到苔蘚類混生。

DSC_0154 最有感覺的是島上的這個碑文,我想,應該深深刻在許多在此服役的阿兵哥心中。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557竹山鎮]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位於南投縣竹山鎮的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擁有中海拔森林環鏡與生態,是溪頭往阿里山的中途點。「杉林溪森林遊樂區」。有別於其他森林遊樂區,這裡是私人企業經營的森林遊樂區,近來為了與林務局經營者有所區別,所以在名稱上已改為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

 藥園1010323 藥園是杉林溪園區內一處溫室,這裡主要栽種的是芍藥、牡丹等低海拔不易栽種的花,可惜的是來此是在夏天七月中,對這些植物來說還是太熱,無法一睹百花齊放的感覺。不過看看這裡運用大量原木的造景方式,也是一種學習。

龍鱗瀑布0483 龍鱗瀑布距離遊客中心只有十五分鐘的步行時間,入口是個轉彎處有個解說牌,步道是水泥砌成的階梯,坡度不大又且距離短,算是最容易親近的瀑布。因為李元簇先生曾經造訪過此地,看到瀑水貼著巨石往下滑落形成的水紋很像是鱗片的形狀所以取名為”龍鱗瀑布”。

松隆岩0517

松瀧岩是一個天成的空曠岩洞,周圍壁上懸掛鐘乳石,壁隙潺潺滲出冷冽泉水,遠方可見瀑布宣洩而下。

松隆岩0520穿過幽靜的小橋路面,就走進入內凹的山壁。松隆岩0539蜿蜒步道穿梭在巨大山壁岩洞間,從岩洞中不同角度看出去,總能發現不同布局的美麗畫面,真是太酷了!

松隆岩0554走出岩壁洞,瀑布傾瀉而下近在咫尺,非常壯觀! 

松隆岩0573 最後來張直立式的壯觀照片,更能看出瀑布的層疊感。

小剪尾(2010-07-17杉林溪)0605 此次杉林溪之旅另一目的,就是拍攝溪流鳥種小剪尾,兩天內往返松瀧岩數次,苦心沒有白費!相關紀錄可見美麗一瞬間-小剪尾一文http://fortraveler.blogspot.com/2008/06/little-forktail.html

88吊橋 88吊橋下方是石井磯,名稱頗具日式風味。石井磯是指位於河床岩盤上因溪水夾帶砂石,在較軟之砂岩岩盤上刻蝕後,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壺穴地形,這些河床內因河流水力沖刷鑿成約二十口大小石井,深不可測,加上連日午後豪雨,岩石濕滑,所以就沒有嘗試輕近溪岸拍攝,留待日後有緣時。

青龍瀑布658 青龍瀑布全程走來最是氣喘吁吁,高地落差大也當天早上太陽毒辣,走到時陽光強烈造成極大反差,也沒能拍出好的細節,只有黑石白水,也只能留待下次了。

[976光復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公園-國際藝術

_DSF9284盧銘世老師及大富國小學童共同創作的社區家庭樹 L1040586L1040590國內藝術家顏名宏的「春之花園」,用樟樹漂流木切成圓盤固定在排成蝸牛般螺旋形的鋼筋骨架上,中心點種植一顆桂花,飄來陣陣清香。 _DSF9262n Architects的Home is Your Habitat; Habitat is Your Home

林務局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區在民國99年開放,並在100年邀請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的藝術家們都是來到此地,進行藝術創作。透過人文、自然、藝術的結合,融合了藝術創作與自然環境,達到與環境共生的新理念。展出的藝術家及作品,有來自日本知名風動藝術家高田洋一的「傾聽森林的花」、享譽國際的公共藝術家與雕塑家Florian Claar的「陸上行舟」、被譽為當代綠建築先鋒的n Architects的「Home is Your Habitat; Habitat is Your Home」、以及全球推崇並熱心公益的傳奇藝術家葉蕾蕾的「生命寶樹」。另外,還有國內藝術家顏名宏的「春之花園」、黃祈嘉的「綠夢地」、繭裹子的「BirdHouse」、以及梁豫漳的「流轉」。作品除了展現視覺上的效果,同時也強調與人互動的體驗設計,帶領民眾與自然進行對話。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272]澳花瀑布

_DSF1711DSC_0001 _DSF1732  DSC_0011 DSC_0027

為了尋找乾淨的溪流拍攝小剪尾,我找上了蘇花路途中的澳花瀑布。這裡行政區分上隸屬南澳鄉,但是與花蓮縣其實僅一線之隔,若由蘇花路上北往南行,出了漢本隧道右手邊的叉路就是往澳花村,向內走一段顛坡的礦場石頭路並涉過溪水後,就須靠步行進入瀑布區。

人行步道是以水泥鋪設而成,長期在鬱閉的天然林下已生出苔蘚,行走下坡時須特別注意防滑。好在,布行的路程並不會太遠,全長大約只有10分鐘左右。近距離的觀賞瀑布水流衝擊水面,享受陰離子的流動,炎夏在此小憩,是人生一大樂事。

小剪尾拍攝結果與過程,請見 美麗一瞬間 小剪尾一篇http://fortraveler.blogspot.com/2008/06/little-forktail.html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556信義鄉]牛稠坑賞梅

DSC_0240 DSC_0241 _DSF3144 DSC_0243

南投信義鄉是種植梅子及出產梅製品的主要地區,冬季賞梅也是主要的觀光活動,風櫃斗更是耳熟能詳的地方。不過除了風櫃斗,往新中橫台21線上的牛稠坑也是不錯的地點。大約在陳有蘭溪橋附近即有指標指示,依著產業道路蜿蜒向上,沿途均可看到山坡地上栽種的梅樹,但是由於經營方式偏向較自然式的管理,在低矮且已落葉的梅樹枝枒下方見到很長的野草,並不會令人想駐足欣賞。在往上開大約10多分鐘就會見到比較奇特的梅園,這是一片種奧滿古斯丁草皮的梅園,相當美麗。梅園門口的空地有限,除了停滿汽車之外,還有各式水果或野菜攤販,賣的是番茄、葡萄、蘿蔔等當地蔬果,這裡視野開闊景觀優美,而且是免費參觀。佔地廣闊的梅園裡,欣賞嶙峋老樹及滿布枝頭的雪白梅花,處處皆令人驚奇而感歎自然之美。